中国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民间文化艺苑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剪纸是一种在纸上剪出来的画。剪纸是一种古老而又普及的民间文化形态。中国的剪纸艺术在我国大江南北都有流行。因其所处地域的不同,民间对剪纸又有不同的称谓。如窗花、团花、墙花、灯笼花、鞋花、衣袖花、肚兜花、枕头花、门薟、礼花、喜花等等。其中最常用的称谓是窗花,人们往往把窗花唤作剪纸的乳名。
陕西自古是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传说中的黄帝就葬于陕西境内的黄陵桥山,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都发现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周秦汉唐等13朝都在陕西建都,留下了丰厚的民俗文化遗产。
陕西的民间剪纸艺术是作为“世界文化保护遗产、中 华民间艺术瑰宝”来弘扬的。无论是在延安还是在西安,《体验民风民俗、享受浓浓乡亲》的剪纸小册子随处可见,花上两三元钱就能够在街头买上一本《陕北剪纸 精品》、《十二生肖剪纸精品》和《陕北十大怪》等剪纸艺术小册子,里面汇集了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的精华之作,令人喜不自禁,爱不释手。
因此,陕西剪纸在中国及世界上都享有较高的声誉,有着“民族母体艺术”、“源头文化历史活化石”的美誉,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口传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所以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
剪纸艺术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大抵与中国造纸术同时出现,至今仍兴盛于我国大江南北。多取材自喜庆节令、五谷丰收、民间戏曲故事、儿童、动物等,既饶富情趣又装饰美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故深受大家喜爱。民间艺人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将千古遗风代代相传,使剪纸艺术成为一种贴近生活,根植于大众的民间艺术。
比较而言,我国南方的剪纸钎巧透逸,北方的剪纸则浑厚苍劲。而陕北民间剪纸,则是我国北方剪纸艺术中的姣姣者。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那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
其中以陕北的定边、靖边、吴堡、榆林、宜川、米 脂、延安,关中的凤翔、富平、三原、朝邑,陕南的汉中附近等地较为丰富。窗花,是陕西剪纸最多的一种(六边形剪纸图案),此外,婚娶时的装饰,枕头顶子、鞋花和刺绣花样等, 也是以剪纸为底样。陕北地区的人们大都住窑洞,门上装饰着大团花,窗上装饰“烟格子”,这一带的剪纸淳厚、粗壮、线条有力,剪纹简单。个别地方如定边、靖 边等的剪纸也有较细致的,线条多直线,流利奔放。宜川的剪纸线条粗而曲线多。关中地区的剪纸一般较细致而曲线多,如岐山、凤翔一带有的线条细似针尖,风格 别致;朝邑一带以戏文为多,造型动态近乎皮影;三原一带以花卉为多,结构较简单,色彩对比强烈;富平一带的形式多样,剪纹流利,明暗适调。陕南的剪纸同是 曲线多,一般较大,图案装饰多采用植物纹样,有类似地毯的花纹。陕西剪纸(六边形剪纸图案),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 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娃娃”。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陕北剪纸中的鹰踏 兔”、“蛇盘兔”、“鹭鸶衔鱼”、“鱼戏莲”、“蛙、鹿、鱼、鸟”等。
剪纸是一种古老而又普及的民间文化形态。中国地域 辽阔,各地剪纸的内容有不同的特色,但有一点则是相同的,即创作者主要是妇女。陕北地区历史上一直地广人稀,山高沟深,交通不便。从清代至20世纪30年 代绝大多数妇女缠脚,再加上家庭、社会对女子的束缚较严,足不出户被当作女子的美德而受到褒扬,许多妇女终其一生,甚至没有走出过自己生活的小村子。贫乏 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使许多妇女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自然而然把喜爱剪纸作为自己情感的主要寄托和抒发生活感受的主要方式。
陕北妇女剪纸从形式到内容都极富传统性。因为绝大部分妇女习惯于剪“替样”(照别人的式样描下来再剪),能“冒铰”(自己创作)的能手只占百分之一二,所以,剪纸的式样绝大部分属于传统纹样。其中,陕北民间古老浓厚的巫术信仰对妇女剪纸创作也产生重要影响。
剪纸与巫术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巫术仪式中 做招魂的工具,可能是其最早的功用。唐代诗人杜甫安史之乱时逃到陕北洛川和白水交界的彭衙,所作《彭衙行》中“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指的就是陕北一 直作为巫术活动招魂用的“抓鸡娃娃”。民间流行的剪纸“瓜子娃娃”也是作为巫术活动贴在门楣上保护全家平安的。陕北习俗,小孩有灾难祈求免灾或长到12岁 时要举行一种仪式,称做“过关钥”。传统剪纸中有“土伯”,或称“土关钥”,民间传说“土关钥”是掌管“过关钥”的侯伯,可以在阳间和阴间通行。这种剪纸 一般在小孩“过关钥”时烧掉。陕北民俗每年正月初五,城乡居民讲究吃杂面和炸油糕,叫“填五穷”。很多地方在“填五穷”时,要剪妇女样的纸人连同屋内打扫 的尘土一块倒送到大门外,谓之“送穷媳妇”。这些民间习俗,实质都是巫术仪式,所用剪纸,显然都是模拟巫术的工具。
剪纸是妇女们创造的文化,在陕北曾有“找媳妇,要 巧的”的习俗,给娃找媳妇,“不问人瞎好,先看手儿巧”,手儿巧就是看剪纸绣花。有“一看窗子二看帘”的说法,看窗子,是看剪的窗花,看门帘是看绣花的本 事。人们普遍认为,剪花好的女子肯定聪明,以后生下的娃娃自然也是聪明的。而今陕北农村,谁会剪花,仍被全村人所敬重。
春节是华夏民族的重大节日。过春节,陕西农村大部 分地区仍沿袭着传统习俗。剪窗花、贴窗花是其传统习俗中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陕北至今较完整地保持着祖先留下的这种习俗。陕北老乡认为贴窗可以避邪,所以 家家户户的门窗上贴窗花是必不可少的。那满窗满墙的剪纸艺术品。门上、墙上、筷篓、米缸上的,炕围、桌裙、神龛上的,红红绿绿的牛羊猪狗、鸡鸭鸟禽、狮子 老虎、瓜果鱼虫,把室内室外打扮得五彩缤纷。到了初一,家家户户相互拜年,先给长辈拜,然后到亲戚家登门贺年。拜年的同时,少不了参观各家的窗花、门花和 墙花。客人们坐在热炕上,喝着米酒,评点着窗花,感受喜庆的欢乐,也得到了艺术享受。农家妇女三五成群挨家挨户地串门,欣赏着各家的窗花,相互学习,有了 好的花样(六边形剪纸图案),自然要摹下来,作为收藏和学习的样稿。
陕北剪纸都是以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制成,保留着近乎 无形变有形、近似原始的形态,在似象与非象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深的思索。看似随手剪来的每一幅剪纸,其实心出意象而非臆造,是人民群众用最真诚的艺术 语言把自己最熟悉、最热爱的事物表达出来,反映了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民群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美好理想。强烈的感情主义色彩、很强的现实主义风格和粗 犷、明朗、简练、率真的表现手法,是陕北剪纸所独具的艺术特色。
陕西剪纸形式多样,一是单色剪纸,二是色纸拼贴剪 纸,三是点彩剪纸,四是渗染剪纸,五是纸塑窗花,六是剪纸熏样。陕北以单色剪纸为主,造型简洁质朴、注重夸张变形,传承着古老的审美情趣和造型观念。在内 容上多以动物花草为主。在陕北的靖边、安边、定边,人们称“三边剪纸”,剪纸变成了另一种风格,纤细入微,小巧玲珑,小中见大,刻画精到。打出的“乐乐” 细如针尖,剪出的线细如发丝,既不同延安剪纸粗犷,又不同江南的工巧、写实。
现今,陕西剪纸已经名传海外,有些剪纸高手被邀请到国外表演,有的剪纸高手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英特网上进行网上销售。剪纸活动在民间空前活跃,推动了剪纸艺术的发展。美自土中生,美自民间来。陕西剪纸艺术深深根植于黄土高原,以其独特的韵味成为民间艺术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