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剪纸艺术 女红曹佃祥)
(一)地理位置
我们都知道陕西地理位置特殊,地处我国东南湿润地区到西北干旱地区的过度带,属大陆性气候,由于受复杂地形的影响,南北差异较大,而且,从公元前一世纪起,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千百年来,陕西人民在这块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土风情。它自成体系,像“黄土”一样深厚,古老而质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地域文化差异又使关中、陕北、陕南的民俗各具特色。
(陕西剪纸艺术 闹社火常振芳)
(二)陕西人的性格特点
提起陕西,人们一定会想起那些词:粗犷、豪爽等等。陕西的足球场号称金牌球市,每一个球迷都扯开了嗓子,脱掉了上衣,背上了大鼓,脸上画了油彩,脖子上挂个喇叭,几百人的嘶吼犹如黄河百浪一般势不可挡,自己的队进球了,球迷声嘶力竭地喊,活活一群西北狼;别的队进球了,一定是满场的骂声,下流的手势。这在上海,广州连想都不要想。
(陕西剪纸艺术 摘辣椒)
(三)陕西人的饮食特点
易中天在读城记中写到:“南方的城市都是小女人型的,讲究文雅,北方的城市大都是大男人型的。”说的很对,从饮食上说,四川人都没有把辣子当成一道菜,而陕西人做到了;羊肉炮馍可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不说大块的肉和硬邦邦的死面托托馍,就是盛馍用的碗,南方人都“望而生畏”。锅盔馍呢,面要和的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二尺多大的锅中慢慢烧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里酥,这种东西出了关中就找不到。而陕西人吃的biang biang面更是像它的名字一样实在。
(四)关中
(陕西民间剪纸 看秦腔李竹英)
关中人的特点
关中民风中有个叫陕西十大怪的,其中有一个是“秦腔大戏吼起来”,那是真的不错,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尤其在于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争破头”。吼戏者是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只要观众叫声“好”,这吼戏者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什么大奖。而你要是去了东北,吉林一带,听的二人转就没有这个味儿,贾平凹在《秦腔》一书中说:“秦腔是生命底气的呼唤,听其他的任何歌曲都没有听秦腔吼得痛快。”二人转确有高亢明亮的特色,又有婉转细腻,善于抒情的长处,二人转唱得好是很美的,但你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练,秦腔不用,看几遍歌词,听几遍曲子(剪纸团花折法及画法),之后把自己的声音毫无保留地扯出来,如果评奖的话你都有可能得上。这更能显示出陕西西北狼的豪放性格。
由上面看来陕西就像壮汉一样英勇,然而事实上,陕西人又有他们细致的一面,陕西人就是粗中有细的大汉,想要了解一个大汉细致的一面,那就要从民俗艺术品中看了。你们一定会发现,陕西人是聪明又细致的,也是会享受生活的。
(陕西民间剪纸 田间除草)
关中石狮娃
在陕甘一带,“石狮娃拴娃”是一大特色,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富平县的石狮娃都是由当地特产的“墨玉”雕刻而成。“石狮娃拴娃”的用意有四:第一是比较实际的,妈妈出去干活的时候,家里没人照管,就用石狮娃上面系着的的红绒带将婴儿拴住,以防跌下炕。第二就有些封建意味了,传说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魂不全”,而石狮娃为威武吉祥之物,拴上它邪气鬼怪不敢相欺。这反映了大人望子平安的愿望(虽然是传说);第三是对婴儿的希望,将红绳编的面锁,拴在小石狮身上和娃娃身上,大人们认为这样能人丁兴旺,长命富贵;自然作为一件艺术品来说,小石狮光滑发亮,看似小巧却不失一股威武之气,所以这也是一种很漂亮的艺术品。难道这不是陕西人细致而又对家人体贴的一面吗?
(陕西民间剪纸 娶亲图)
如果我们出了陕西,到了甘肃,我们就看不到对这么小的婴儿就费这么大周折的,裕固族地区人家的孩子在三岁之前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特点,只有在孩子三岁时,第一次剃头,父亲去请一下爷爷,奶奶,舅舅部落的头人,请些客人,送点酒、茶砖、红枣、点心,或送些衣服作为贺礼,先把礼品送给要剃头的孩子,再由孩子的父亲来接封,恭恭敬敬地献在帐篷正上方的佛像前。三岁以前呢?我反正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而石狮娃是绝对的特色,出了关中就见不到了。
(陕西剪纸艺术 闹新年华月秀)
花糕
我把花糕列为工艺品不是没有原因的,“花糕”分开为“花”与“糕”。糕为面食所做,形如一尺倒扣的面食,层层叠叠,每层夹有花生、红藻、桂圆、莲子(或栗子),再配以红糖、芝麻、青红丝之类,取“早生贵子”之意。花就更是异态纷呈,异彩流锦了;各家喜好不同,选择也就不一,有面食、蜡油、萝卜、绒缎等等,看到花糕之后,谁还忍心用自己的嘴破坏这美丽的图画呢?所以我把花糕也列为艺术品。
关中自古雄浑粗犷,在这黄土地上摸爬滚打的乡民,行事便放浪、粗豪,一个个爱显夸,好张扬,远村如近邻。有女出嫁,就有一路上挑来的花糕,本该从村西进,偏就绕到村东,从村南入,偏就挑到村北,一街两行,投来许多羡慕的目光。娃崽们爱凑热闹,一群一伙地追疥逐膈,手痒了,心动了,悄悄摘了一支来,若被发现,挑担人也不愠不怒,只是爽爽地说:“莫慌,莫慌,还没到时辰呢。”说实在的,花糕送给女方家,也就是让娃儿抢(剪纸团花折法及画法),让大人品头论足的。谁家越抢得快,抢得早,自然女家欢喜,娘家人脸上也便生了许多光彩。而且我翻遍了整个西北,东北,甚至西南地区的资料,再没有与之类似的,陕西关中的花糕会和花糕使独一无二的。
(陕西剪纸艺术 送神图——李秀芳)
四色礼
我们接下来看看四色礼,听着是艺术品但却不是,我仍然把它放在这里,因为这也可以体现陕西人粗中有细的性格。四色礼,也称四样礼,是西安地区比较讲究的一种晚辈对长辈所行之礼。四色即四季,表示一年,含有自始至终,完美,美满等意蕴,是后辈对晚辈的祝福。
譬如男女定亲以后,男方第一次道女方家,也常备四样礼品,但女方就不必回送。若女方家到男方家,通常则不拘泥于四样礼。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礼品档次也在提高和翻新。常常送礼,就代表了男女双方的感情常常久久,也有四季发财的意味,陕西人连这种小事都想到了,这不是细致是什么?
到了内蒙古,就找不到如此长时间的送礼,蒙古注重的是婚礼仪式,只有在婚宴上,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到宁夏,回族人民是由男方选择一个吉日并征得女方同意,于结婚前两三天,带上礼品到女方家送“催妆礼”。到了甘肃,裕固族,我没有找到送礼的,也就是在儿女结婚成家,分家另过时,大家动手扎一个帐房罢了。至于结婚的仪式大小来说,只有内蒙古的仪式比陕西的仪式隆重。
(陕西剪纸艺术 正月十五打腰鼓王朝晖)
皮影
要论在全国有名的,除了小吃之外便是皮影了,陕西皮影在全国久负盛名,皮影制作的精美是一个重要原因,陕西皮影分为东路皮影和西路皮影,东路以华县制作的最为突出。其特点是:刀工精细,线条明畅,色泽艳丽(剪纸团花折法及画法),所雕帝王宫殿,佳人绣阁,才子书房,军营帅帐,桌椅门窗,花木怪石无不逼真;文臣武将,才子佳人,工农士兵,男女老少形象生动,惟妙惟肖。
华县皮影的唱腔,以细腻悠扬的“碗碗腔”为主,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既有典型完美的人物、动物形象,又有形式多样的布景道具。作品经艺人用线条概括,色彩渲染,生动地刻画出忠贞邪恶,真假善美的个性特点,加之多变隽美的地方唱腔配合表演,说古道今,故事脉络清楚,群众称它为“隔纸说书”,“影子乱弹”,赞扬它能“一口述说千故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关中传统风俗,每年从农历十月上演,一直持续到来年三月开春,夜夜盛会,观众云集。
你要是到陕西看完了皮影,再到甘肃张掖看皮影,就一定会觉得甘肃皮影根本无法和陕西皮影相比,甘肃线条很简单,刻的也不如陕西皮影精细,距离远一点就看不清人脸,没有多少好戏,有了也是抄陕西的。陕西皮影可谓是甲天下了。这也看出陕西人细致的一面。
(陕西剪纸艺术 摘果子孙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