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打斗风筝是我最喜欢做的风筝,小时候看大人们的风筝后自己模仿着做,居然第一次就飞上天了,当时是多么的高兴。大人们做的风筝可以在天上到处飞,我做的风筝却稳稳当当的停在空中,放得正高兴时风筝就断线了,丢了好几个风筝后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我们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在天上看见不带尾巴的风筝(民间工艺手抄报),不需要发出任何警告都可以直接打斗,我的风筝就是这样给别人干掉的。丢了风筝多少有些沮丧,但让我迷惑的是问什么别人的风筝可以飞来飞去(民间工艺手抄报),而我的只能定在那里,别人能主动来打我的,而我只能被动挨打,他们由是怎样做到的呢?纸片风筝指的是单用纸张作的风筝, 菱形风筝就是一个最佳的范例。 根據The Kite Making Handbook (2004) 書上的介紹,菱形風箏源自於秘魯,當地稱為Chiringa 。中文稱為菱形風箏,是根據汪耆年(1988)編著的"風箏技藝與創新"一书。
以下是菱形风筝制作的示范:
菱形板子风筝的制作
一、风筝的设计:
要制作一件产品,必须首先在大脑中进行构思,设想它的形状,然后画出图纸,再依图进行制作。制作风筝也不例外。首先,要构思做什么类型的风筝,并确定其形状,其次要画出结构简图。图案设计要符合风筝飞行的原理。在图案上要标出骨架各部分的粗、细、长、短的尺寸,作为加工时的依据。
本次制作的是菱形板子风筝,设计如图1:(图中所标尺寸均以厘米为单位)
根据设计图,选用二根0.6×0.5cm粗细、长度75cm左右的竹片二根,竹节要长,要另选配75×75cm尼龙绸一块,细线若干备用。
三、竹条的削制:
先用电工刀(刀要锋利)将竹节削平,然后将多条的篾黄用抽削的方法除去,基本达到设计的厚度,并将竹条二侧削光至设计宽度。整条竹片必须加工至平、滑、粗、细尽可能一致,切忌像削铅笔那样一小块一小块地啃,这样削是不可能做到光滑与粗细均匀的。加工后的竹条,除了用尺测量之外,熟练后也可用目测,并可用两手指捏住竹片,从一头滑至另一头,凭触觉找出厚薄不匀的地方,再作加工。基本符合要求后,再用锉刀将竹节部分锉平整些,最后用砂纸打光。
四、骨架的绑扎:
竹篾削好以后,首先按65cm、72cm长度要求截好,接着在65cm竹篾标出13cm、15cm的标点,在72cm的竹篾上标出中心点。然后将72cm中点与13cm标点按十字形交叉扎牢。绕线时交叉方向各绕3-4匝即可,并滴上快干胶固定。(见图1)最后在72cm竹篾一端点系上线,将其拉弯或弓形。拉线经过15cm标点(见图2)。拉线打结后再顺序经过两根竹篾的端点拉线,使其成为菱形,菱形上两边相等、下两边相等。(并不是四边都相等),拉线松紧要适度,不能过松或过紧,这样会使骨架变形。当测量下来尺寸达到要求后,滴上快干胶,一个菱形风筝的骨架就完成了.
五、风筝的裱糊:
首先将准备好的面料摊平在桌面上;然后在风筝骨架的正面(篾青一面)涂上百得胶(或白胶),四边的拉线也要涂上胶水,接着将已涂胶水一面的骨架小心地放在已摊平的面料上,并逐边压一下,使其粘牢;最后翻转风筝,检查粘贴是否平整、牢固。如有褶皱时,可适度拉平;如有漏涂胶水或脱胶的,可用小竹片粘上些胶水补胶。四边可留0.5cm的反贴边,多余的剪去,然后再涂上胶水,将反贴边折贴在线上,使风筝的边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