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突出蝌蚪风筝摇摆的放飞效果,在风筝放飞起来以后,只要增加或减少尾巴 的长短即可。如果飞行中的风筝特别平稳,可以逐渐减少尾巴的长度以增加风筝的摇摆,不过,这是以牺牲风筝的稳定为代价的。
1、细竹或木棒两条(0.6厘米厚,1厘米宽,90厘米长)
2、风筝面材料(塑料薄膜、绢、尼龙绸等均可)
3、绳子
4、剪刀
5、木尺
6、黏条
7、小锯子
8、粉笔
9、木胶
用小锯在每根木棒的端口处锯一个缺口
测量出其中一根木棒的中心,做个记号,并把这个记号放在另一根木棒的一点上,这个点距这个木棒的一端距离是20厘米
用木胶把交叉的两个木棒粘在一起,用绳子缠绕几下后捆起来
拉直绳子,沿着4个被锯开的小口,缠出一个风筝的外框。把绳子拉紧,然后把绳子的两头系成一个结。在木框的四端被绳子缠过的缺口处,每处都再用绳子用力绕几圈后拴紧。
把风筝的框架放在一个塑料薄膜或纸上,以便做出一个样本。横着的木棒应该在下面贴紧塑料面。用粉笔画出样本。要画在沿着风筝框架线周围外2.5厘米处,剪出样本。然后把多出来的塑料折上包住绳子,用胶条把它们黏紧。纲线只需2根,每线长度约为风筝长度的1.5倍。上线系在二竹篾交叉点上,下线系在纵轴篾下三分之一处。上下二线与风筝纵轴线组成一个近似直角三角形,上线与风筝平面基本垂直,下线即成斜边,二线交汇处打结固定。这样,菱形风筝就完成了。
王字风筝
王字风筝,由于其骨架形同王字而得名,北京人所称“屁帘儿”即指它。在各地均可见到这种风筝的影子,是许多喜欢放风筝而又没有专业制作经验的朋友都能制作放飞的一种“大众风筝”,如图所示。
同蝌蚪风筝一样,这种风筝的制作尺寸也不宜过大,宽度在550毫米左右为宜。总共4根竹条组成骨架,骨架竹条尺寸同上边的蝌蚪基本一样,对竹条的制作精度要求不是很严,风筝的飞行稳定同样也是依靠长长的尾巴来平衡的。
以550毫米宽的风筝为例,三根横向竹条的长宽可以一致短的一 根也可略为小一些 宽厚度均为3.5-4毫米蒙面及两根尾巴的材料同上。同蝌蚪风筝一样也是拴两根提线。风筝的彩绘可以在蒙面上绘制各种卡通图画、人 物绘画等,一种很有创意的绘画是:在蒙面上绘出一个孩子的头部,而长长的尾巴绘成其长长的辫子。您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
风筝起源于中国。风筝,亦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只有皇宫里才有纸鸢。闽南语称风吹。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的、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漂浮的制品。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竹笛,纸鸢飞上天以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把“纸鸢”改称“风筝”。现代以风筝、风琴作为统称,包括没有哨子的纸鸢。
沙燕风筝
沙燕又分几种,包括雏燕、肥燕、半肥燕、瘦燕和半瘦燕等。这里以肥燕为例,因为其它几种都只是在结构上有所不同,而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
“一头二腹一尾根”是指风筝头腹和档长分别为一、二、一个长度单位。对于初学者来说,上膀条的硬度要稍稍硬一些,而下膀条相对于上膀条来说要软一些。可以在削好竹条以后,用煨烤的办法,将上下膀条基本煨成要求的弧度,然后再用线轻轻勒一下即可。这样风筝硬翅两边形成的风兜就基本一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