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甲起源比较早,据说是从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紧身胡服开始的。所以紧身现在还是马甲的名称。马甲在汉代时候被称做“镼”,南北朝时候叫做“裲襠”,宋开始叫“背心”,明清的时候名目更多,叫什么“坎肩”、“紧身”、“背心”、“马甲”(民间剪纸艺术),还有什么“十三太保”之类的。
马甲起源于少数民族,因为他们主要是以游牧为生,马甲最初就是两片布的结合,一片当胸,一片当背,分别在布边缘缀几对绳子(多为丝绦)之类的就好,穿时两片的绳子一绑就成,脱的时候绳子一解就下来了,不用脱外面的衣服,所以非常方便。发展到清代时期,马甲由最初的两片、圆领发展出了好几种样式,美观时髦。
清代的马甲,领子一般是立领,长与腰齐,多四周镶边。形式上大致分为5种,分别是:对襟,大襟,琵琶襟,一字襟和人字襟。对襟不用多说了,这个大家比较熟悉,我们现在穿的衣服还主要是对襟的。大襟在很多清代或者民国时候的服饰里还能看到,我小时候还见姥姥穿的衣服都是大襟的,也通俗地叫斜襟,多斜向右边系扣。琵琶襟和大襟很相似,唯一的区别就是右襟下面缺了一块,所以又称为缺襟马甲。一字襟的马甲,前身分成两片,从领下横向截开,在截开处钉几对扣子,使上下两片相连,扣子一排形成一字,所以叫一字襟。一字襟据说最初只有王及公主和朝廷要员才能穿用,所以又叫“巴图鲁坎肩”或“十三太保”、“军机坎”等。人字襟和一字襟原理相似,不过把平横一排的一字转换成了人字,衣襟从衣领下正中向左右两腋下斜裁开,在裁开处,钉上几对扣子,就形成了人字。
清代服装图片大全—马甲漳缎益寿延年团花纹大襟女坎肩紧身、坎肩:
清末漳缎益寿延年团花纹大襟女坎肩,衣长61cm,肩宽39cm,下摆宽68cm,侧衩长12cm,后衩长14cm。东华大学服装服饰博物馆藏。立领大襟,圆下摆,两侧和背后开衩。衣身面料为白地格子纹漳缎,上有益寿延年仿汉瓦当纹。衣领、大襟、袖笼、下摆和开衩处均有黑色滚边,加三层波浪型宝蓝色缎子镶边。图片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清代服装图片大全—马甲花蝶纹紧身、坎肩:
清同治酱色缎钉绫花蝶夹紧身,身长72厘米,肩宽35厘米,下摆宽64厘米,左右开裾长15厘米,后开裾长20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品。后妃便服之一。又称小坎肩。穆宗孝哲毅皇后日常便装。圆领,对襟,无袖,左右及后开裾,明黄色绸衬里。缀铜鎏金机制币式扣四枚,铜鎏金錾花圆扣一枚。领口系黄纸签墨书:“酱色绸花卉夹紧身一件,同治二年五月十七日收,沈魁交”。装饰手法以钉绫与刺绣相结合。梨花萼片以白绫钉缀而成,再用丝线以打籽针法绣花蕊;枝叶则用深浅不同的绿色绫钉缀(民间剪纸艺术),以接针和钉线绣叶脉,形成折枝梨花。设计新颖,绣工平匀,凸起的折枝花和飞动的蝴蝶,生动鲜明。 图片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清代服装图片大全—马甲花蝶纹紧身、坎肩:
清同治酱色缎钉绫花蝶夹紧身背面,身长72厘米,肩宽35厘米,下摆宽64厘米,左右开裾长15厘米,后开裾长20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品。后妃便服之一。又称小坎肩。穆宗孝哲毅皇后日常便装。圆领,对襟,无袖,左右及后开裾,明黄色绸衬里。缀铜鎏金机制币式扣四枚,铜鎏金錾花圆扣一枚。领口系黄纸签墨书:“酱色绸花卉夹紧身一件,同治二年五月十七日收,沈魁交”。装饰手法以钉绫与刺绣相结合。梨花萼片以白绫钉缀而成,再用丝线以打籽针法绣花蕊;枝叶则用深浅不同的绿色绫钉缀,以接针和钉线绣叶脉,形成折枝梨花。设计新颖,绣工平匀,凸起的折枝花和飞动的蝴蝶,生动鲜明。 图片来自:沈阳故宫博物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