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贺新禧
年画是我们古代先民的艺术创造,是独具中国文化气质的艺术符号,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民间特色的艺术形式。
年画追其端绪,应是从辟邪镇宅的原始宗教信仰而来。
年画是与年俗相关的民间艺术,年画起源于春节贴在门上的“桃符”。 殷商时代,我国巫文化的繁盛期,年头岁尾,先民喜好祭神、祭祖,形成了一系列的年俗活动。这就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古老传统“春节”的来历。春节来临之际,周人将长方形的桃木板绘上神荼、郁垒两门神的画像,悬挂在大门两旁,以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即“桃符”。《后汉书.礼仪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畏之。”“桃符”在后来的演化中,逐渐分化为春联及门神画,春联向文字方向发展,门神画向绘画方向发展,是为年画的前身。桃符正是年画的艺术雏形。
年画,从远古的宗教信仰,穿越汉唐文化的高度发展,形成于宋代繁华的都市生活,历经宋、元、明、清诸代,不断走向辉煌。
桃花坞木刻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锦竹的木刻年画,并称为我国五大民间木刻年画。 门画、中堂和屏条是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几种主要形式。年画内容分布神像、戏文、吉祥喜庆、民间故事、风俗世事等类型。 桃花坞木刻年画起源于明珠,盛行于清化雍正、乾隆年间。由于接近民间生活,富于装饰性,又价廉物美,因此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流传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有相当影响。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清代乾、嘉时期的年画,画面远近分明,层次清晰,丰富,生动细致地描绘乾嘉盛世"城市风情世相。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加剧,桃花坞木刻年画逐渐衰落。销镶对象转向广大农村,这一时期的作品,在保持木版套印特色的同时,画幅以实用为主,印刷材料从简,成本低,价格便宜,利于普及。从而形成构图丰满、色彩鲜艳、印刷粗犷、装饰性强的艺术风格。现在苏州成立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和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研究所。凡到苏州旅游的游客,除了游览美如画,色如黛、貌如西子"的西湖外。不妨到苏州桃花坞去游览。
桃花坞年画作品欣赏:春风水暖
桃花坞年画:太湖鱼歌
桃花坞版画作品欣赏
桃花坞版画作品欣赏
桃花坞版画作品欣赏